在线留言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TOP

课程设置制度
2017-11-16 19:37:24 来源: 作者:【 】 浏览:2163次 评论:0


学校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紧紧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通过改革,要为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为有效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供可靠保证。

一、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1、课程改革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人才和创业人才,我们的课程改革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我们要改变过去的相对封闭的课程设置模式,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不断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内容。

2、课程改革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要求新世纪的学生要具有能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职业学校,必须在课程改革上下大功夫,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坚持提高全面素质与掌握职业技能并重。

二、课程改革的原则

1、人本原则

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根据专业特点,在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兼顾各专业不同需求,从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转岗和继续学习需求出发,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要改变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以教学评价多元化、综合化,来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

2、市场性原则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⑴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课程设置要适应市场,符合职业岗位标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⑵要有利于满足开展成人社会培训的需求,如转岗、再就业、深造等培训,做到学历与非学历相结合。

⑶整合(综合性)原则

课程综合化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指导思想。要根据专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需要,把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重点考虑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另外在课程考核上也要强化与职业证书的结合,开展社会化考核与现场考核等实践。

⑴强调专业课程的综合化;

⑵强调相关专业间和专门化模块间的课程融合:优势互补,互设选修;

⑶强调德育与专业教学目标的整合;

⑷强调实训基地的综合利用;

4、实践性(职业性)原则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人才和创业人才,因此,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⑴要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实训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的深入开展。即倡导“行为导向教学”,以“工作过程系统”来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⑵要注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解决学生的“出口”就业问题;

⑶要重视实习实践,加大实习实训项目开发与实习实训过程管理的力度;

⑷要支持教师下企业实习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

5、灵活性(动态)原则

要根据社会、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现有课程,通过市场调研,不断反馈、调整、更新现有课程,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能适应岗位和企业的要求,并在就业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6、育人原则

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对学生敬业、诚信、公关及协作等素质及能力的培养。美国学者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提出:“过去那种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的生产方式需要由20%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管理其他80%的人;而现在的经济发展要求每个人都能成为自主管理的人,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

⑴要在课程整合中“体现敬业、诚信、人文、心理健康、公关、协作、环保等素质及能力的渗透和培养;

⑵要注重德育目标与专业教学目标整合,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⑶要注重德育隐性课程渗透:如制度性、关系性、校园环境、社区性等隐性课程的渗透;

⑷要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社会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

三、课程改革的思路

1、文化课课改思路

⑴要完善公民素质课程(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

要注重把知识、能力、态度等融合于课程教学中,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与此相适应的学科素质服务。

⑵要开发专业实用性课程:对普通文化课程进行改革,采取适合职校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来改造这些课程。基本思路是把普通文化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起来,强化它们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

①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对现有文化课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②要适应行业、企业对人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与此相适应的学科素质的需求;

③要更多采用工作实例,作为教学案例资源;

④要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⑶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职业能力要求,从生产实践中收集案例和应用性问题,以补充文化课教学内容。

⑷切实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评价教学。较好地处理生源基础差和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和参与到教学中来。

⑸研究考核、评价的办法,以应对现实中的问题。

2、专业课课改思路

⑴要根据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分配,对部分专业主干课进行课程综合化的试验;

⑵要开发与相关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密切结合的课程或培训项目;开发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习者就业有实际帮助、与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课程或培训项目。

⑶要注重专业课程与学生取证的一致性。

⑷研究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出教学中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3、加强对实习实训的力度及研究

要进一步加大实习实训力度,注重加强实习实训的目的性、针对性,并在实习实训中,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有梯度的提高综合职业素质、职业能力。

4、逐步扩大选修课的比例

为适应不同学生的多元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扩大选修课的比例。

四、课程改革的机构及步骤

1、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研处主任任副组长,教研组长及学科带头人任组员。

2、课程改革的具体步骤

⑴组织人才市场的调查,根据市场变化对人才规格要求的不同适时调整课程内容。

⑵召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相关专业课教师会议,了解来自教学第一线的信息反馈,了解边缘学科及交叉渗透课程的影响,增减相关课程。

⑶由教研处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具体实施。

 

 

                                                         遵化职教中心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授课计划 下一篇图书借阅制度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