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文化素养,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生涯“必需、够用”的语文能力。
三、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课本注重“表达与交流”和“应用文写作”两块内容,是为学生有更好的应岗能力而开设的。语文课程还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出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以及学生未来职业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四、条件
(一)语文教师任职条件
新的教育理念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把语文教师推到了一个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地位,要求教师具备开发、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
1.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探讨、研究,使语文教材更贴近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交流更融洽。
2.语文教师要具备课程整体设计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现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如何均衡、选择与综合,做到心中有底。
3.语文教师要有处理教材和选择内容的能力。要有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时,它也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一个更广阔的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允许教师把教材当作例子来处理,根据学生实际减少或者增添教材的内容,有意识把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引向现代化,未来化。
4.能够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利用虚拟现实创设现有条件下不能生成的场景;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构建知识。
5.语文课堂要以人为本,教师要能设置利于学生表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课堂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学生的长处。
6.语文教师要提高文学素养,要拓宽文化视野,还得听从鲁迅教导“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老师还应该读精的、新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
(二)学生学习资料
1.语文教材
教材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2.语文多媒体课件
语文多媒课件与文字教材配套,包括课文朗读、课文详解、学法指导和练习等。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
3.网络支持
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获得适合自己的知识,使所学内容更加丰富活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
1.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情境交融的场景和氛围,有了这种场景和氛围,才有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情境教学能够很好地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之中,引发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的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认识,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处在主动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求真理的求实精神及创造精神。
3.读书指导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4.角色扮演法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
充分利用电子教案、动画、视频等技术手段,使教学过程更生动形象、易懂。
2.分组教学
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网络化学习
建立教学资源丰富、功能完善的课程网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听、说、读、写等语文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六、考核评价
把语文课程评价变成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逐步形成激励性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
(一)过程考核
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自身的发展。过程考核主要从考勤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沟通协作等方面进行,注重语文学习小组的组织管理。考评情况主要考核能否全面的、全过程的参加学习;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实训态度的端正性、工作的主动性以及能否出色地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语文学习小组过程评价表
组别
|
|
组长
|
|
项目
|
评价内容
|
评价等级
|
好
|
一般
|
差
|
学习
活动
准备
|
1.小组成员具备责任心
|
|
|
|
2.学习计划具有可行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与组员协商完善
|
|
|
|
3.学习活动所需材料准备充分
|
|
|
|
学习
活动
管理
|
4.组长责任心强,履行指导职责,协调好小组之间,组员之间的关系。
|
|
|
|
5.纪律严明,注意言行举止
|
|
|
|
6.小组组长对组员管理严格,保证学习过程的谨严有序。
|
|
|
|
学习
活动
开展
|
7.严格按照活动计划开展工作
|
|
|
|
8.听从学习小组组长的安排
|
|
|
|
9.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勤学好问。
|
|
|
|
10.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学习能力、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方面表现
|
|
|
|
学习
活动
成效
|
11.圆满完成学习活动计划
|
|
|
|
12.对学习小组提出建设性意见
|
|
|
|
评价主体
|
学生自评
|
小组评分
|
教师评分
|
总评
|
|
|
|
|
|
指导教师
|
|
指导意见
|
|
(二)综合考核
职业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考察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应用态度和必备的理解表达能力。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综合考察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否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对应用文写作的评价,应考察是否根据应用文的特点和要求完成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否做到格式规范、内容正确、语言得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考察是否具有组织活动、设计活动、独立思考、完成任务的能力,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听、说、读、写等语文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