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职业教育联合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旅游业展示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2022年,我国旅游业的收入为2.04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3.96,占我国GDP总量的12%,近年来这三个数字仍然在不断攀升。
区域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素质的旅游产业服务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旅游业规模的扩大,造成该行业从业人员需求的激增,导致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紧缺。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旅游产业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发展和行业长远规划的必然选择,也是中职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通过对我市及周边区域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用人需求情况分析显示:目前旅游行业市场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表现在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从业水平普遍偏低。在这样的背景下,熟悉旅游服务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高从业意识、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将备受青睐。旅游企业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较大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为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
一、专业概况
(一)专业定位
面向现代旅游专业市场,培养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情况
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校传统专业,是河北省骨干专业
遵化职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于2001年,2018年被评为河北省骨干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5人,学生207人,近三年招生情况良好,生源稳中有升。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该专业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阶段提升,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培养学生2300名。本专业面向现代旅游专业市场,以培养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打造高水准的初中级导游人员为基本方向。
2.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不断探索教学新路和课堂改革
本专业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以注重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为教学理念,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相协调,实现“课证融合”,实行毕业生“1+X”多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3.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不断强化实习、实训力度
本专业以实习、实训教学活动为载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拥有科技馆、中西客房、中西餐饮技能训练室、形体训练室、导游讲解训练室,设施齐全,为学生练习掌握实践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选定知名旅游企业为重点建设基地,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联合教学实训,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学校已与北京七彩云南、唐山清东陵旅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那家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遵化航空旅行社、妇女旅行社等多家旅行社展开合作,为本专业学生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探索出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项目化教学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使毕业生实现“零距离”就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较高。
4.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拥有高素质、创新型专业教师队伍
本专业教师包括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旅游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校企融合。高庆田老师既是专业带头人,高级讲师,又是中级导游,长期从事导游工作,具有的丰富的导游服务经验和旅行社管理经验。本专业教师具有优良的“双师素质”,能将课程与实际紧密结合,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提高学生对导游职业的认知和对企业运作的了解。
本专业教学团队共有12位专职教师,其中学士6名。该教学团队的6名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不同的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学缘结构合理。该教学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符合课程新技术的特点,有利于旅游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不仅具有实践教学能力,还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能力。
2018年12月,本专业周英、李小旭、李英婕三名教师在河北省教师礼仪职业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个人二、三等奖。2019年5月,本专业教学团队获得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团队。2019年9月,周英、李小旭、陈镜寰三位教师在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优秀奖。2021年度成立名师工作室。2022年度高庆田、周英、李小旭、陈镜寰荣获河北省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屡获优异成绩,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省会石家庄举办的2021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中职组)中, 本专业6名学生全部获奖。其中王欣竹(全省第4名)、高阳小溪(全省第7名)两名同学获得一等奖,邵可心(全省第14名)、赵麒(全省第19名)、崔霍萍(全省第23名)三名同学获得二等奖,张琳琳(全省第35名)获得三等奖。2022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中职组)中, 本专业6名学生全部获奖,其中二等奖四名,三等奖两名。
(三)专业特色
1.依托本地旅游资源,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遵化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有记录的历史2200多年。遵化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北部,京津唐承秦腹地,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全市拥有景区景点22处,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古长城2处,4A级旅游景区万佛园,2A级旅游景区鹫峰山、上关湖、卧龙山等,A级以上景区8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2007年遵化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从而成为我省第三个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县级市。
依托本地丰富旅游资源,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实习实践的宝贵机会,每年的“五一”“十一”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优秀学生到清东陵景区实习。在校内,学校联合遵化市检察院在学校内建设了“法治教育基地”,联合卫健委在学校内建设了“青春健康教育基地”,联合市科协建立了“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学校共培养学生讲解员16名,组织我校学生3600人次分别进行了3次参观讲解。三个教育基地的建设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2.实施1+X证书制度,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本能力、综合发展能力三个模块。从社会需求实际出发建立基本素质能力模块,包括德育系列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以校企文化为依托的学生管理文化,教学中完成目标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开发校本教材,推进教研活动。课程设置考虑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同时融合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内容,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后,组织参加培训,考试合格后可获得普通话证、餐饮酒店管理师证、导游资格证等资格证书,实现“1+X证书制度”。师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竞赛名列前茅。
3.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四自人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有计划举行技能练兵活动、专业技能兴趣拓展活动、校企文化对接活动、学生技能大赛活动、教师技能比武活动、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安全演练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滋养和磨炼,从而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正确的人生信念。
4.开展多种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通过开展外派培训、校本培训、下企业实践、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双师型”队伍。本专业现有“双师型”教师6名,并在旅游行业企业兼职。
5.就业与升学并重,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2018年至今我校与河北新能源教育集团联合办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机会。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为100%,学生工作稳定且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6.以信息化促教学,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作为学校信息教育的核心,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育,通过网络教室等多种形式充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自主学习,能独立熟练运用导游模拟考试系统。经过培训,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文字输入、编辑处理等。
7.开展多种社团,提高学生专业兴趣
本专业成立了“礼仪社团”、“导游讲解社团”、“青思红色社团”,加强学生礼仪、讲解的专业能力,对思政课堂教学进行有力补充。
8.投身全域旅游,服务地方经济
自2001年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旅游专业人才,面向京、津、唐、秦地区,成为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各企业的精英和骨干。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为100%以上,稳岗率达85%以上,企业对学生满意率达到98%,对当地的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建设目标
(一) 总体目标
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强化产教融合深度、全面升级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抓牢“三教改革”根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切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驾齐驱。
(二) 具体目标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完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阶段提升、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深度合作。
2.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引入旅游服务行业企业标准、国家职业鉴定标准,并结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职业成长规律,按照“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项目课程-学习任务”的思路,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对象的复杂程度,构建基于旅游企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核心模块化课程体系。完成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并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省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形成素质高、教科研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4.学生素质建设
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和内务管理,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造就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5. 实践基地建设
加大专业投入,逐步充实完善现有实训室。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建立满足教学需求、合作紧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6.校企合作建设
持续深入地开展多层级、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校企双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机整合。实现校企共建共赢的关键在于探寻双方的共同利益诉求点,即培养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立足于自身实际,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政府引导下构建与完善校企共同体,探索优质专业建设的途径和模式。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与探索,历经改革探索与创新发展,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新模式,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互利双赢,走出遵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之路。
四、专业建设思路
(一)总体建设思路
进一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新需求,积极创建基于产业要素和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的由综合或交叉学科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明显提升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教育层次和教学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其优势,调整完善并充分发挥本专业特色,继续拓展相关专业及全方向发展;全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开发、创新为重点突破,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教学模式 创新,建立课程结构布局合理,能为经济建设与旅游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具体建设思路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适应 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要从人才培养整体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不断完善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体系,体现地方化特色、职业化特色和国际化特色,合理调整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文化素质课的比例。同时,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学科及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2.课程建设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几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加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争取到2024年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4门,市级精品课程由 1-2 门,从而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提高专业课程建设水平。
3.教材建设
积极选用国家中等职业院校系列丛书和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教材,开发、完善校本教材,建设专业核心课程,补充开发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4.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
(1)积极运用投影、展示台、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和因特网、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积极探索案例教学、实地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适应于旅游专业的新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5.实训室建设
对已有中西餐模拟实验室、客房模拟实验室及形体实训室进行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完善升级导游模拟实训室相应功能系统,争取到 2025年,再建立1个茶艺实训室,1个酒吧与咖啡实训室,1个航空模拟实训室,成为综合性的旅游专业实验室。
6.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按星级标准建设餐饮、客房 模拟实验室,以提供给学生真实的操作演练环境。
(2)校外实习基地。继续建设好已有的市科协、清东陵旅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遵化妇女旅行社、唐山中国国际旅行社、国际饭店、北京江仙雅居餐饮集团、北京那家餐饮集团等几十处实习基地。搞好与校外企业的联合关系。
五、重点建设内容
(一)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1.依据旅游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立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教学模式、 “宽口径、实践性和职业性”为特征为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校企联动、双证融通”的内涵。
2.经过调研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以思想、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旅游企业服务技能、旅游企业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3个教学模块。依托建立的校外基地,通过认识实习、校内实训、下旅游企业(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结合地区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任务领域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适宜于“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围绕旅游管理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设置了岗位针对性强、职业技能性突出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教育模块课程、专业核心素质模块课程、岗位技能模块课程和特色模块课程。而且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课程内容选择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以“扎实”为原则;人才培养以“三结合”为基本途径。即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基本技能与旅游上岗资格证书相结合。为此,我们强化了学生三种基本技能训练:即导游业务技能;星级饭店前厅与客房操作技能;星级饭店餐饮操作技能。
表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构建表
序号
|
主要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专业课程
|
1
|
导游、
旅行社计调、
前台接待
|
1.团队(者)接待计划的编制与落实;
2.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旅游者参观、游览;
3.负责向旅游者导游、讲解;
4.安排旅游者的交通、食宿,保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等事项;
5.反映旅游者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安排会见、座谈等活动等。
|
1. 能处理相关业务;
2.能编制旅游团队的接待计划;
3.能不断创新;
4.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操作相应的办公软件;
5.能独立完成对景点讲解;
6.能处理突然事件;
7.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8.具备沟通交流能力。
|
导游词
旅行社业务
普通话
形体训练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业务
旅游法规
|
2
|
餐饮服务与管理岗位
|
1.餐前准备
2.餐点服务
3.酒水服务
4.结账服务
5.餐后整理
|
1.能独立完成餐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2.能熟练为客人提供各种菜肴;
3.能提供调酒服务;
4.能设计主题宴会;
5.能对菜品发现质量及时与餐饮部经理解决;
6.能完成结账工作。
|
礼仪与修养
形体训练
餐饮服务与管理
酒水服务
中国菜系
|
3
|
航空、高铁服务岗位
|
1. 高速铁路乘务员
2. 高速铁路客运员
3. 高速铁路售票员
4. 地面服务人员
5.航空地勤服务人员
|
1. 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
2. 餐车服务能力
3. 网络应用
4. 电脑操控能力
5. 组织能力
|
普通话
高铁礼仪
形体训练
餐饮服务与管理
航空礼仪
|
表2: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
实训项目
|
开设学期
|
场所
|
专业课及其他课程中
实践教学环节
|
管理能力实训
|
第一学期
|
教室、实训室
|
普通话训练与形体训练
|
教室、实训室
|
科技馆讲解
|
科技馆
|
参观清东陵等景区等景区
|
第二学期
|
景区
|
参观国际宾馆等星级酒店
|
星级酒店
|
景点模拟讲解
|
教室、景区
|
餐饮服务综合实训
|
第三学期
|
实训室、星级酒店
|
导游实地讲解
|
景区
|
旅游线路设计
|
教室、旅行社
|
客房做床等综合实训
|
第四学期
|
实训室、国际饭店
|
模拟招聘
|
教室、实训室
|
独立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
|
顶岗实习(学徒制的企业课程)
|
第五学期
|
实习单位
|
就业实习
|
第六学期
|
就业单位
|
2.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大核心课程建设。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岗位需求,重点将《全国导游基础》、《餐饮服务与管理》、《政策与法律法规》、《导游业务》、4门课程建成 “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完成课程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完善网络资源,从而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优质课程建设进度表见表2。
表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度表
课程名称
|
全国导游基础
|
餐饮服务与管理
|
导游业务
|
政策与法律法规
|
建设目标
|
校精品课
|
校重点课
|
校精品课
|
校重点课
|
完成时间
|
2024年:
|
2025年
|
2023年
|
2024年
|
配套教材出
版时间
|
2022年
|
2022年
|
2022年
|
2022年
|
3. 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加大教材建设。按照项目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原则,编写开发《中餐服务实用教程》、《清东陵导游词》、《遵化导游词》、《礼仪校本教材》等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素质教师、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三年发展的关键。通过3年建设,专业专兼职教师总人数达18人。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企业专业带头人1名,实现专业校企双带头。培养6名骨干教师,使专业骨干教师达10人,培养双师型教师9名,使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100%。
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访问旅游行业专家制度
访问行业专家制度旨在提高专业教师真实环境下的技能操作,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在旅行社、景区景点,导游讲解及酒店服务等岗位的核心能力,制定符合旅游企业需要的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专业教师通过顶岗实习和访问学习,在了解旅游企业导游岗位需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其次根据访问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审视自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自我进修、提高方面的具体计划;最后从专业培养标准出发,深化教学领域改革,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实习实训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
2.探索校企双向交流制度
紧紧围绕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加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每学期定期召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研讨会,探讨专业发展、导游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了解旅游行业新动态,及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方向,使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永远走在最前沿。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通过校企双向交流制度,从而使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3.鼓励获取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考取如酒店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餐厅服务资格证书、导游人员资格证书、酒店培训师证书等,一方面是对自己职业能力掌握情况的一次检验,另一方面是为日后指导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旅游行业执业资格考试,获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予以奖励。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考试,获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并将此项列为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利用这种方法鞭策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4.加强旅游企业顶岗轮训制度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组每学期选派2-3名专业教师在企业顶岗轮训一个月,由学校提供挂职锻炼企业,教导处、专业部共同提出新教师挂职岗位应掌握的能力及阶段性实践成果,跟踪挂职学习情况,不定期走访教师挂职锻炼的旅游企业,了解教师挂职学习情况,并由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实践岗位主管给出评价意见。
5. 搭建平台激励教师自我提升
鼓励教师在各级别刊物发表论文论著,参与编写校本教材;鼓励教师教科研立项,探索专业建设新思路;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以与各职业院校切磋交流为桥梁,争取在国家、省、市各级别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6. 积极参与社会培训,扩大专业影响
对当地各旅游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搞好乡村旅游培训,提升农家乐的接待水平;参与学校培训处组织的其他培训。
(四)学生素质建设
1.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劳动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教育、文明礼貌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2.文化素质建设
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四自人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成立“礼仪社团”、“导游讲解社团”、“青思红色社团”,加强学生礼仪、讲解的专业能力。我校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坚持并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将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校期间,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后,组织参加培训,考试合格后可获得普通话证、餐饮酒店管理师证、导游资格证等资格证书。学校搭建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竞赛,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3.身体、心理素质建设
(1)身体素质方面:了解体育运动的常识和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心理素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具有健康的情趣,通情达理,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念;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良好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具有一定的心理调整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
(五) 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扩建中、西餐校内实训室,使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初见规模。在原有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行考察调研筛选,新建校企合作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
努力完善实训设施,按照国家级技能竞赛标准进行升级,增加茶艺学习设施、酒吧咖啡实训室、客房实训设施、中西餐实训设施等,争创唐山市旅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2.建立适宜专业教学的校外实训基地
进一步与旅行社、星级酒店、景区等加强联系,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经常性实习的需求,共同为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而努力。未来三年,继续深化与唐山市清东陵景区的教学基地合作。拓展与遵化国际宾馆、北京那家餐饮集团等企业的合作。邀请优秀企业员工,为学生进行培训,形成师徒学习模式。
(六)校企合作建设
1.建立实体化运作模式,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持续深入地开展多层级、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校企双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机整合。实现校企共建共赢的关键在于探寻双方的共同利益诉求点,即培养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立足于自身实际,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政府引导下构建与完善校企共同体,探索优质专业建设的途径和模式。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与探索,历经改革探索与创新发展,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新模式,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互利双赢,走出遵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之路。
2.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打造现代学徒制
未来三年继续深化与唐山市清东陵景区的教学基地合作,拓展与遵化国际宾馆、北京那家、江仙雅居餐饮集团等企业的合作。构建校企交流平台,健全对话协作机制。校企以会议交流、参观考察、专题研讨等活动为载体,搭建多方参与的对话协作平台,及时跟踪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专家研讨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调研座谈会。举办专业建设研讨会,进一步细化了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更好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邀请企业成员定期开展“专家进校园活动”“能工巧匠进课堂”、企业技术人员进校举办专题讲座,实现校企文化零距离对接。与韩静等多位优秀导游员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不定期培训、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共建工作室,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六、技能达标考核评价建议
(一)考核要求
所有课程均需进行考核,毕业实习结束学生必须写出实习总结和实习报告且附有实习单位的鉴定材料。
(二)毕业考核
1.文化基础课、专业课补考:毕业前必须将过去考试不及格的科目进行补考。补考及格者作为具备拿毕业证的资格之一。
2.专业主要技能:在校外实习基地或校内实训工位上,按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标准要求,进行考核。
(三) 考核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评价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重考试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其中:
“德”主要是指敬业精神、责任感和行为规范等。
“勤”主要是指学习态度,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等等。
“能”主要是指学习与工作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完成任务的质量等。
“绩”主要是指学习成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达到目标的情况,能否体现创新性等。
七、保障措施
我校领导极为重视专业建设工作,为加强重点专业建设而专门下发了文件,确定了重点专业在学校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组织管理、师资和实训设备等教学条件方面方面制定了落实保证措施,确保专业建设的顺利开展。
(一)教学条件保证措施 学院积极引进和培养教师,积极鼓励本专业在职教师进修提高,计划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到全国职教中心参加培训,并在岗位聘任上向重点专业建设倾斜,有利于更多专业教师成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促进团队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继续稳定完善校内实训室,充实实训设施设备;与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立长效机制。
(二)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进一步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研究有关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三) 专款专用,落实到位 严格按建设进度使用经费,采用经费专款专用制度,经费的使用管理严格按学校的财务制度,由校长签字后方可支配。
(四) 专业给予政策倾斜,确保建设顺利进行 在专业教师引进与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项目建设中遇到困难,由学校协调解决,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五)规范管理,加强质量监控 为了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规范,根据学校的部署,专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教学管理目标、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的规定,对常规教学实行学期初、学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每周一次的教学例会,每两周一次教研例会,每学期学生技能竞赛等,确保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