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TOP

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家论证报告
2021-11-25 17:40:29 来源: 作者:【 】 浏览:1087次 评论:0

关于开设汽修专业的论证报告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销售国。目前,我国的汽车生产业年产量可达到1500万辆左右,汽车的实际拥有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已经达到亿辆以上,尤其是我国生产的载货汽车在我国的运输行业中应用很广,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家庭轿车的拥有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之相关的一些产业也应运而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开设汽修专业的必要性

汽车工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是十大振兴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要知道一个行业的发展必定会给其相关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汽车的运用与维修专业即是其中之一。从全国汽车总量和年平均增长量的幅度来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遵化市紧邻京津唐,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公路交通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两年遵化市的汽车数量迅猛增多,给汽修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就目前的遵化市境内仅有的汽车维修店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汽车的产销量迅速增长,汽车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汽车保有量以20%的速度增长,急需大量懂得汽车构造、原理、维修和市场营销技能的汽车技术服务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缺口很大,从事汽车行业的技术人员大多是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和正规培训,或者是一部分退休人员凭借以往的经验去以老带新而已。而现代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实际应用又给从业人员提出了一个大难题,无坚实的理论基础多半时是临时组织人马,技术水平差,很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在经营上很不景气,纷纷倒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从事汽车市场的维修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相对匮乏,服务意识不强的占有很大比例,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没有取得从业资格,需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紧缺型人才之一,前景看好。

目前汽车市场人才奇缺,一是维修人员素质低;二是维修人员维修技术跟不上汽车技术发展;三是缺少既懂技术又善于服务的技能型人才。《中国汽车报》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在发达国家,汽修企业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占15%。而在我国,高级技师占1.5%,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35%,初级技工占 60%,中级工及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有很大的潜力。据统计,世界上汽车发达国家的汽修企业,一般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的比例已分别达到29%35%,而我们国内的汽修企业的中级技工的比例一般却在25%以下。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50万从业人员。我国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的汽车维修人才却相当紧缺,已成为制约汽车市场行业发展的瓶颈。按照全国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300万测算,每年需求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约需要1.5万人。汽车维修作为教育部实施的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重点之一,全国人才需求量近100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仍为目前急需的热门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此可见,汽修中高级技师的前景火热。

二、开设汽修专业的可行性

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我校师资较强、投入较大,实训设备较全的专业。 学校不仅使学生具备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同时也很好的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该专业教学、试验设施完善,有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变速器拆装实训室,四轮定位实训室,汽车保养实训室,车身电器实训室。实习车间,设备完好,管理规范,使用率高。

 1.课程设置方面的可行性

通过本专业的理论加技能学习,能成为汽车机电复合型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开设的核心课程:汽车材料、汽车机械识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汽车附属电气的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案例分析与全车线路的解读等。

将汽修专业课程分为综合基础课、汽修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个层次、三个阶段,理顺现有课程设置中的逻辑关系。综合基础课程保证中职学校的性质,给学生以必要的文化和理论基础知识,并加强文化与专业课紧密相兼的内容,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奠定基础;汽修基础课突出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应用性,课程以实务学习和技巧训练为重,加大技能训练学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汽修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将有助于学生专注于某一岗位能力的提高,使其结束学业就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较好地解决课程设置中的动态与静态要求。综合基础课程、汽修基础课程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它是用来保证汽修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和职业的基本人才规格;而专业核心课程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求,及时进行调整,部分过时的课程可以随时修改,一些最新的要求也可以尽早反映在课程中。同时,在前两阶段学习之后,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还可以增设新课。

课程内容应该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教材中有些知识已跟不上维修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汽修专业教师不应就教材讲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框架,结合当今汽车新技术和现代汽修专业企业维修作业,对已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和调整,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能及时有效地渗透于教学中,把实用的、先进的汽车技术和维修技术教授给学生。如很多教材中的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是即将被淘汰的技术,教师可以一带而过,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2.师资队伍方面的可行性

通过学校培养与企业引进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现有教师不断经过专业培训、专业交流学习、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我校现有汽车维修专业技师2人,高级工15人,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及实践的需求,而且教学满足了职业、行业并顾及职业生涯的需求;教学目标突出就业目标;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对专职教师通过以企业实践、技术服务为纽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以国内进修为途径,加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同时聘请我市汽车驾驶教练和一定数量的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方法能力:即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 方法能力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3.专业人才培养综合化方面的可行性

     现代汽车维修是以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诊断为核心的综合诊断技术,维修理念是“七分诊断,三分维修”。突出诊断技术,并以准确诊断故障点为目标;是总成拆装调整工艺与系统诊断技术的组合;其故障诊断是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主要采用仪器仪表检测分析和部分直观检查的方法来完成。汽车维修对象的电子化及维修设备的现代化,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应具有高素质化。而这种高素质化不是光靠3年的中专学习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对维修人才的培养要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学校可根据社会的需求,并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制定出较为适宜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努力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博学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并考虑到将来工作转型和发展的需要。

4.实习做到及时指导方面的可行性

?实习中对一些零部件磨损、变形的检验与维修,一些标记的对正,以及一些间隙的测量、调整等关键步骤,学生不可能看一遍教师示范操作就能完全模仿,有的知识点并不能完全明白,因此教师在学生实习操作时要及时进行指导,这是实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学生实习操作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指导,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根据学生中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如果实习指导不到位而流于形式,那么学生的动手操作就会出现蛮干和盲从,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必须做到眼勤、脑勤、耳勤、口勤、手勤和腿勤,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准确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耐心的帮助学生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5.体现中职职业教育特征的可行性

?中职职业教育的特征表现为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其中职业性是基础,社会性是条件,实践性是途径。中职教育的职业性,客观上要求与岗位能力及职责密切联系;中职教育的社会性,要求与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中职教育的实践性,要求与市场和具体的工作岗位密切联系。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特征:基础课程在功能上强调“一般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适当结合”,突出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按照“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在满足本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教学内容求宽、求新,为学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课程在功能上强调“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实行课程设置综合化”,突出实用性。同时,在强调针对性的基础之上,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兼顾毕业生对职业变换和职业内涵变化的适应性,凸显合格职业人的培养。

6.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可行性

由于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起着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主要是靠教师传授,缺乏方法能力,这与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人们知识更新的要求很不相符。近几年,由于遵化市经济的发展,汽车价格下降,私家车越来越多。在遵化市道路上新车型时有出现,但一些新型中高档汽车的保养维护都跑到上海、深圳、宁波等大城市去进行,究其原因关键是遵化市本地的维修人员知识更新不够快,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发法能力十分有限,再好的设备到了手里也只能是大打折扣,导致了上面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这些差距的存在,要求职业教育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培养一线工人。由于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从事职业活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职业行动(活动)的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如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某个项目的工作过程中,本身就包含了学习、决策、操作、评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过程,在一个项目结束后,通过评价得出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再进行项目的升级换代,从而又开始了新的工作过程,这样的一个工作过程实际上是没有终结点的。它包括了职业教育应有的教学内容,因此可以这样说,典型的工作过程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同时,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要参与到工作过程中的,所以,职业教育最理想的育人方式应该要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为教学模式。

典型的工作过程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项目式课程(系统化的综合性课程)来培养人的职业能力。职业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式课程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和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3)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项目教学实质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记忆效果与感受类型的关系图的分析,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是符合人获得的知识及职业成长规律的。它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主要是: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学习,教师传授知识把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教学阶段,可以替代多数专业书籍,同样教师是教材内容的传播者,也可以被书本替代。项目式课程教学,教师先提出引导问题,学生借此学习知识,对复杂的课题进行全面理解,教师、同学帮助学生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学生能与同学分组学习进行信息交流,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是不可替代的。

教学项目(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 项目教学在方法上的核心特性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职业教育应该开发项目式课程,尤其是机械汽修等专业在这方面有许多自然条件要很好地进行“项目教学”,更应这样做。机械汽修专业许多学科课程并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能完成的,需要众多相关的科目共同参与,如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包括《发动机结构与修理》、《电气工作原理与维修》、《钳工工艺》、《技术测量》等等许多课程的综合,又往往是单人很难操作的,因此,机械汽修专业其理想应该是项目教学。事实上依据项目课程的特点来看,目前中职机械汽修专业广泛开设的实践课程具有项目式课程的某些特点,如:机械汽修课程教学中的零件测绘,课程设计,有明确的任务,有确定的成果,同时留给学生自我组织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有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其课程教学形式基本符合了项目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这些课程往往是单一,少有跨学科的进一步学习,其考核往往是由教师进行的,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无法更深地考量自我在本次学习成果,不利于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即对方法能力提高不利。再如钳工、机械加工实习、汽车故障排除实习,虽然涉及到了多门课程,但往往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有些甚至是对理论的再次教学,造成了技能教学效益低下。实践操作缺乏工作过程的系统性,如图纸是教师制作的,工艺是教师定的,学生身在其中,但实际并没能亲身感受生产实践的整个过程,甚至不明白做出来的结果(产品)它意味着什么。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现行的实践课程还不是项目教学。       

我们应该看到在中职机械汽修专业进行项目教学,具有先天的优势,首先原有的实践课程只要克服其不足之处,就能成为项目式课程,如将原先的课程设计与机械加工等课程进行整合,将原本单一的课程实习综合化、系统化,能使学生从选择设计项目,制订技术路线,到最后的产品组装进行全过程参与,教师从中进行指点,并且让学生能亲自参与成果及工作过程的考核,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教学课程。它综合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和《电子电工技术》等显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学生要参与评价,进行汇报(如产品的设计目的、思路、工艺过程,产品的优点及存在的缺点等等),因而还包括了语文知识、素养提高培训,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意识。再是在工作中由于通常是小组化进行的,也锻炼了学生责任心,学生与同学的协作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因此是一个典型的项目教学过程。其次,机械汽修专业学科课程本身就是由许多项目的工作过程,经过了前人不断的总结和提炼得出来的我们要做的无非是一个还原过程。机械汽修本身的职业能力结构内涵给项目教学提供了基础,可以建立起项目课程体系。综上所述,在中职机械汽修专业开发项目课程是可行的。项目课程的开发符合职业学校能力培养要求的,如果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本地工厂企业的实际要求,应该可以有效地解决三大差距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会给中职机械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活力。

 三、开设汽修专业带来的效益

1.开设汽修专业能够带来“培养模式先进、专业设施配套、就业优势明显”的效益,能够带动学校特色专业群的整体提质,专业内涵建设成效显著。

2.开展汽修专业培训计划,扩展农民兄弟就业之路,增加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带动农民掌握汽修技能,提高学校效益。

3.实训室开展对外业务,培训服务,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机会,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减少学校支出成本。

4.以校企合作、工学合作、“订单式”培养为主要形式的技能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5.能够完成汽车多工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6.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将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技能,掌握了一般维修和制造等二个以上复合工种的中级工以上水平的实际操作人员,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生产协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

 四、招生情况

1.汽修专业的老师到学校进行宣传。

2.宣传的具体内容必须说明(1)要联合办学,让所有的汽车品牌都可以让学生实际接触到。(2)汽车维修职业学校的光碟介绍。(3)学习方式:1+1+1模式,在中职学校2年,汽车维修店1年。(4)学习内容:第一年学习专业主要是汽车维修的基础理论及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第二年学习专业主要是汽车电气、汽车电控发动机、汽车维护等 ;第三年综合实践。

五、几点说明

1.学校要求首先修理汽车简单电路等,这样投入不大,但是修理汽车电气设备学校同样有教师,聘请了专业的电子电路教师。同时这样学生们学习动手的机会更多,还可以省掉生活费,还有一点零花钱,学校就有吸引力。

2.汽车修理关键在于老师,只要老师有了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技术能力,同时能够转变观念,事实上投入也不会太大,一个修理铺,几辆报废车,就可以了。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怕读书的孩子,很多高深的理论他根本学不懂,我们要教会他们的是,查出车子的故障部件,能够更换部件,特别是核心部件是厂家的专利,外人是不可能掌握得了的。所以汽修我们可以转换观念为,更换零件,安装新的设备(如:空调、GPS、疝气灯等)、美容。培养目标不能定得过高,只能是汽车的一般故障可以解决,至于高精的技术需要学生今后的实践锻炼,就如大手术医生一样,工作后跟随手术医生几年,才能动大手术。

目前我们不断更新教训方式和改革教学模式,真正的汽修专业实际学习只要2年至3年,1年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1年的在校实训和1年的社会实践,所以高深的修理术不可能学得会,为此我们不要把汽修专业看得太难开展和深奥。

Tags: 责任编辑:苏昕阳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调研报告 下一篇专业设置调研论证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