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一、 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我国汽车产销量居于世界第一位,汽车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也会随需求显著增大。目前的现状是:全国急需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几百万,各中职学校却没有足够的汽车专业维修人才推向社会。因此,培养适合汽车服务行业发展需求的汽车维护维修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的紧迫任务,同时也为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专业定位
抓住示范校建设之机,把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成人才培养模式成熟、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丰富、办学规模较大、集“产、教、研”为一体、具有带头和示范作用的品牌专业,为汽车修理行业输送更多技能过硬、品德高尚的技术工人。
(三)现有基础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始建于2014年,现有在校生381人,专任教师25人,其中文化课教师7人,专业课教师18人,且“双师型”教师占94%以上。本科学历占100%,高级职称占28%,中级职称占36%。获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15%人,高级工以上占65%。外聘教师4人,且为我市著名汽车驾驶教练员担任汽车驾驶课教师,本地区汽车维修技术能手。师生配比为1:15.3。
(四)存在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专业发展与省内外汽车先进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不够先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企业和行业参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有待于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实训基地软硬件设施先进性不足,实践性的教学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企业参与的师生评价模式需不断完善。
二、 建设目标
1.依托实训基地,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围绕核心技能,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和教学课件,进行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为一体的教学内容改革。
3.建设实训车间,全真模拟企业生产环境,改进教学手段;深入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4.以“学做人之道,修立业之本”的校训为专业文化建设的统领,融合企业文化,打造专业文化建设平台,提升专业发展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6.内培外引,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7.密切与企业、行业的融合,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8.深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引入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师生评价模式,建设功能完善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建设思路
1.通过密切与企业的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核心专业课程课件的开发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软件应用平台等资源建设;通过开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的研究与实施工作,全面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办学能力,引领和带动专业群建设。
2.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和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等多种措施,构建一支以双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复合型教学团队。
3.借助我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平台,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能,加强校企融合的管理制度,推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机制等措施,实现建立长效、紧密、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年学生以校内基地实训为主,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训练。第二年与企业合作,以产教结合和工学交替为主要形式,参与实际生产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三年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指导,校企携手,全程管理,提高学生应岗能力。
企业提出用人需求和质量标准,专业和企业共同开发以解决生产问题为中心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与生产实际工作岗位相一致的典型工作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完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最后专业与企业共同完成对学生工作和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
继续深化与企业的工学结合。在稳固与遵化县新世纪汽修厂等多家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合作项目,加大生产性实习比例,组织学生直接深入企业,逐步使生产性实训占实践课时50%以上,实现教学效果与经济效益双赢。
继续推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企业生产加工工艺的制定、程序编制、操作加工、产品测量的全过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按基本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组建由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建设系列实用教材,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为一体的教学内容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工作建设进度表
教材名称
|
2020年
|
2021年
|
负责人
|
汽车维修实训教程
|
制定课程标准
|
组织实施
|
王维
|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修
|
制定课程标准
|
组织实施
|
苏武亮
|
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维修
|
制定课程标准
|
组织实施
|
赵永春
|
汽车悬架转向制动系统维修
|
制定课程标准
|
组织实施
|
苏昕阳
|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
|
制定课程标准
|
组织实施
|
费翔宇
|
汽车发动机电器维修
|
制定课程标准
|
组织实施
|
王维
|
汽车车身电气维修
|
制定课程标准
|
组织实施
|
苏武亮
|
3.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
与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高水平汽车实训车间,并按照企业运行模式管理项目式教学数据,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2个一体化教室,选择两个班级进行一体化教学试点,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建设专业课教学视频;建设专业课电子书库;建设教学软件库。对“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索,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4.职业能力拓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促进一专多能及专业延伸。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设汽车二级维护等技能小组,组建演讲、象棋等兴趣小组,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以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为重点,采取培养与聘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安排专业课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累计不少于两个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双师教师专业化素质。两年内培养7名以上教师获得技师或考评员资格,2名教师获得高级技师资格。
在培养校内双师教师同时,聘请3-5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生产经验的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培养规划表
姓 名
|
年龄
|
性别
|
培养规格
|
主讲课程
|
苏武亮
|
38
|
男
|
技师、考评员
|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修
|
王维
|
35
|
男
|
高级技师
|
汽车维修实训教程
|
苏昕阳
|
27
|
男
|
技师
|
汽车悬架转向制动系统维
|
赵永春
|
40
|
男
|
高级工
|
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维修
|
王维
|
35
|
男
|
高级工
|
汽车维修实训教程
|
苏武亮
|
38
|
男
|
高级工
|
汽车车身电气维修
|
费翔宇
|
27
|
男
|
技师
|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测
|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并落实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科学制定骨干教师考核标准,强化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品质。
利用二年时间培养6名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材修订、教学示范、听课指导等工作。骨干教师每年平均完成500节教学课时;每学年对该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并就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革新等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形成课程报告1份;年均在实践单位实际工作8周。通过建设,使专业骨干教师具有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能力,形成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力量,带动专业整体发展。
骨干教师培养规划表
姓 名
|
年龄
|
性别
|
培养规格
|
主讲课程
|
苏武亮
|
38
|
男
|
技师、考评员
|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修
|
王维
|
35
|
男
|
高级技师
|
汽车维修实训教程
|
苏昕阳
|
27
|
男
|
技师
|
汽车悬架转向制动系统维
|
赵永春
|
40
|
男
|
高级工
|
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维修
|
王维
|
35
|
男
|
高级工
|
汽车维修实训教程
|
苏武亮
|
38
|
男
|
高级工
|
汽车车身电气维修
|
费翔宇
|
27
|
男
|
技师
|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测
|
3.专业带头人培养
制定并落实校级专业带头人评选方案,建立、健全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科学制定专业带头人考核标准,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
利用二年时间培养2名基础理论扎实、人文素养厚实、实践教学能力突出,在本市乃至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每年应培养青年教师1名;周完成教学课时8课时以上;两年完成1项有关专业教学的教改课题项目;学校将加大投入,对专业带头人给予一定的一步到位倾斜和补贴,通过国内交流、企业实践、加强科研能力培养等措施,使专业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培训、课改及实训基地建设的能力,成为引领专业发展方向的领军人物。
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同时,聘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双专业带头人在新教师培养、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中的作用。
校内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表
姓 名
|
年龄
|
性别
|
职业资格
|
培养类别
|
主讲课程
|
王玉双
|
46
|
女
|
高级工
|
学科带头人
|
汽车电控发动机
|
吕凤娟
|
46
|
女
|
技师
|
学科带头人
|
汽车车身电气维修
|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规范兼职教师的聘用与管理,完善兼职教师培训制度,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落实兼职教师考核制度,定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进行考核,以确定是否继续聘用。两年内,再聘请2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行业能手作为实训指导兼职教师。
5.班主任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班主任政治思想水平;组织班主任参加培训、讲座、考查学习、工作交流会等活动,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组织班主任定期撰写班主任工作案例,培养班主任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多措并举,把班主任队伍打造成一支政治思想过硬、责任心强、有爱心、擅于管理、讲究工作方法、严慈相济、战斗力强、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6.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建设
(1)提高教师学历学位
学校采取报销学费等多种措施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2)国内进修与培训
为进一步拓宽教师视野,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经验,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研讨会与技能培训。每年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不少于1人次,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不少于2人次。
(3)国内外专家讲座
为扩大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将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
(4)教学观摩与竞赛
每学年举行由全体专业教师参加的教学观摩赛2次。每年举办一次全体师生参加的技能节。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发挥我校“遵化县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核心校的作用,密切与企业联系。成立由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专业工学结合、产教结合、顶岗实习工作,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与企业共同制定兼职教师职责;制定产教结合实施方案,加大产教结合力度;把企业职工培训引入校内,与企业共同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把学生送进企业实习,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制度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校企共同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制度;初步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初步建成信息反馈网络。
2.实训基地建设
本着校企共建的原则,建设功能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进一步完善基地功能,提升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提高服务社会的技术能力;建设先进汽修实训车间,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家以上,扩展学生实习岗位。
3.专业文化建设
以“学做人之道,修立业之本”校训为专业文化建设的统领,对接先进的企业文化,从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和技能实训活动入手, 打造专业文化建设平台,提升专业发展能力。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亮点,开展“践行弟子规,学做有德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与企业的文化对接,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融入企业元素。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与“7S”管理等先进的文化引入到校园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在教学、办公、实训楼的楼梯、走廊及院内宣传栏等处张贴办学理念、专业介绍、名人名言、办学成果、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等;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在教室、实训室内外布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风建设、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卫生制度及实训守则等,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与育人环境。
4.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面向社会进行中短期技术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每年社会培训(包括企业培训与农民培训)在200人次以上。